堰紅桂 O.fragrans ‘Yanhonggui’ 原產地:成都,樹冠圓球形,葉片墨綠色,革質,有光澤。幼年耐陰,成年喜光照。
(1)品種來源
‘堰紅桂’原名‘余金桂’,又名‘早紅’。是成都地區都江堰市天馬鎮老花農余代林20世紀70年代發現的,是他從一高姓花鳥愛好者手中購得此珍稀品種的壓條苗。經80年代高壓繁殖和90年代扦插育苗多代繁殖育苗后,已培育有一定數量的苗木供應市場。本品種因是都江堰市近年來開發出來的丹桂類新品種,筆者初步命名為‘堰紅桂’,有待我國桂花品種國際登錄權威部門最后審定確認。
(2)形態特征
本品種是常綠性小喬木至中喬木,現發現成都市新都地區龍藏寺保存生長有模式標本母樹。樹齡近200年生,至今生長開花正常。
‘堰紅桂’樹冠圓球形,冠形發育良好。標準株分枝力平均3.7個,少數甚至多達9個,樹冠非常緊密;春梢平均長度20.6cm,節數平均7.3節/梢;腋芽數平均48.9枚/梢,其中4芽和5芽疊生常見。葉片墨綠色,革質,有光澤;長橢圓狀披針形,葉長平均10.7cm,葉寬平均3.1cm,長寬比約3.5;葉面較平整,葉緣微波曲、稍反卷;基本全緣、偶先端有粗稀鋸齒;側脈7~9對,側、網脈兩面均明顯;葉尖短尖至長尖;葉基狹楔形,部分與葉柄相連;葉柄黃綠色,平均長1.1cm。
‘堰紅桂’開花年齡很早,多為2~3年生即進入始花期;一般4年生后即進入盛花期。在成都地區,每年初花期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;花冠近平展,裂片橢圓形;花色橙紅,國際色卡編號為28A;花香較濃,花量極多,盛花時段常見樹梢掛滿一團團艷紅色花球,少見墨綠色葉片。
。3)生態習性
‘堰紅桂’幼年較耐陰,可以相對密植;成年后喜光照,要求及時擴大株行距里!呒t桂’根系發達,抗旱能力較強。葉齡可以保持3年,遇到低溫也不會向其他桂花品種那樣容易落葉,抗寒性能表現良好?鼓嫘詮,病蟲害較少。再有,‘堰紅桂’分枝力較強,母梢上分生的當年生春梢,長度與粗度均相仿,平展延伸下垂,極性生長不明顯,無需修剪,便能自然成形,這在丹桂品種群中還不多見。
(4)繁殖栽培
在成都地區,初夏扦插育苗,全封閉管理,插后50天生根。10月下旬移栽煉苗,蓋薄膜全封閉越冬。來年3~4月間分次揭膜,常規管理,全年可抽長7~8次新梢,年終1年生苗高可達1.0~1.3m,地徑粗0.8cm.以后需薄肥勤施,綜合管理,年終2年生苗高可達1.8~2.0m,地徑粗1.3cm。苗干粗硬,新梢挺拔有力,葉片也保存完好。移栽后,在苗圃繼續留養3年(滿8年生),可培育成高4m、地徑粗7~8cm、冠幅達3.0m園林工程可用較大規模苗木。
2005年3月上旬,杭州市種業綠地公司從四川引種9700株‘堰紅桂’2年生苗,定植在該公司泉口基地。據7月17日現場調查,成活率近100%,并有20%~30%的植株抽發出夏梢,說明‘堰紅桂’在華東地區也有一定發展前途。
。5)配植利用
‘堰紅桂’是丹桂品種群中的一個出類拔萃的新品種,表現在健與美的完美結合。所謂健是指健康,體現在本品種生長好、長勢旺、抗旱、耐寒、病蟲少、能自然成形,現有長壽大樹生長在成都市新都區龍藏寺。所謂美是指美好,體現在本品種始花年齡早,能早報秋光;花色鮮艷,宛如東方彩虹;花量豐富,落花能染紅林間小徑。
‘堰紅桂’用作園景樹和干道樹有良好的觀賞效果。此外,因其有分枝多、始花早、花色艷和花量大等諸多優點,也是盆花的優選材料,F被成都市花木界公認它是個十分優秀的丹桂類新品種。

|